焊接时效
一、振动频率的确定
在共振状态下,可用小的振动能量,使工件产生大的振幅,得到大的动应力和动能量,从而使工件中的残余应力消除的更,工件获得的尺寸稳定性效果更好。
振动时效中的共振状态,是在外部激振器激振力的持续作用下,零件处于“受迫振动”时的一个特殊状态。它的条件是激振频率接近工件的固有频率,这时振动特性中的振幅—频率曲线出现一个峰值,振幅的陡然增大对振动时效产生附加动应力有利。
工件在振动时效时是一个振动体,它与其支撑用的弹性橡胶垫和激振器组成为一个振动系统,当该系统进行自由振动时,根据振动学原理,它的共振频率仅与系统本身的质量、刚度和阻尼有关。这个频率是由系统固有性质所决定的,称为固有频率。
振动时效中一个工件和它的支撑体组成振动学中一个质量和一个弹簧的振动系统,它的固有频率可用下列通式表示:
(4-1)
式中:-----固有频率(HZ);K---弹簧的刚度(Kg/cm);
m---振动体质量(Kg)。
图4-1示出了某均质等截面梁弯曲的频率及相应的振型。
由振动频率的方程解及上图可知,具有几个自由度的振动系统,有几个固有频率,按低至高
频顺序分别称为:固有频率(基本固有频率);第二个固有频率……。对于每一个固有频率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移形态,称为振型,就是说,对应每一个固有频率都有对应的一个振型。
工件的固有频率可用振动时效设备本身来测定,以VSR系列振动时效设备为例,只要按一下控制器面板上的“启动”按钮,整套装置就会在其扫频范围内寻找出被时效工件的固有共振频率,并将固有频率值、固有频率下所对应的工件的大振动加速度值及工件在固有频率周围的振动趋势图打印出来,使操作者一目了然。
图4-2
振动频率一般选择在共振峰,即工件的亚共振区,一般确定在共振峰高度的所对应的频率范围内,如图4-2所示,该工件的固有共振频率为4500r/min,共振时产生的大振动加速度(峰值)为60.0m/s2,则对工件的振动时效频率就确定为工件的振动加速度值在20.0~40.0m/s2区域内所对应的频率。具体的确定方式有两种:
.手动调节。将激振器频率调节到工件固有频率以下100r/min处,即4400r/min,观察控制器上加速度的值,然后再用手动慢慢升速,使加速度值升高在20~40m/s2范围内,具体掌握在多大的频率下,还要看工件的振动情况,若工件在共振状态时振动很激烈,则可选择在范围内,若工件振动不是很激烈,则选择在范围内。
.自动调节。VSR系列全自动控制器会自动地控制整套设备对工件进行频率、振动情况的测定,并给出数据及曲线图,并根据系统自动地确定对工件的振动频率,这一切无需人工干预,而只需按一下自动按钮就可完成。
振动时间的确定
由于各种零件的结构和重量不同,残余应力的大小分布不同,振动时效选用的振动时间也应有所不同。振动时间的长短对振动时效的效果,尤其是获得佳技术和经济效果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除英国的振动时效工艺外,其他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所选用的都是长时间的亚共振处理方法。
英国的振动时效工艺主要内容是控制器控制激振器的激振频率以一定的速度升高,当升高到工件的固有频率附近时,工件产生共振,这时控制器就控制激振器在工件的共振频率上激振约5000次,然后激振器再以一定的速度升速,若再遇上工件的共振频率,再在这个共振频率下施振5000次,之后,再升速直至升到激振器的高转速极限,之后,再快速扫描一次,这时激振器不再在共振频率处停滞,整个处理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告完结。
其它国家的振动工艺是选择在工件的亚共振区进行较长时间的亚共振处理,在本书的部分中所讲的激振频率的选择就是依据这个原则,那么,究竟选择多长时间为宜呢?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振动消除残余应力大部分是在分钟内完成的,五分钟之后的处理效果已不再明显。为此,我们一般按表4-1原则选择振动处理的时间,经过十几年的证明,基本上能满足振动工艺的要求。
我们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在工件的支承和激振器的装夹方面总结出一下几个基本原则。
当工件长:宽>3,长:厚>5时,则认为工件属于梁型件类,橡胶垫应在距端部2/9长度处,激振器卡在中间或一端,传感器洗紧在另一端,如图4-4。
.当工件的长≈宽,长:厚>5时,则认为工件属于板型件类。可在距端部1∕3长度处放上四个橡胶垫,激振器卡在中间或一端,传感器吸紧在另一端,如图4-5。
.当工件的长≈宽≈高时,则认为工件属方型件类。橡胶垫可采用三点支承方式,激振器放在单支点侧的端部,或工件顶面的中间,传感器放在另一端部,如图4-6。
.当工件为圆环时,橡胶垫在圆环底部采用四个或三个对称支承,激振器夹在两个橡胶中间,传感器放在另两个橡胶垫中间,如图。
.当工件为轴类件时,按梁型件类支撑,若轴的刚性交差,可采用悬挂方式处理。
.当工件较小,属小件类,可采用振动台的方式进行集中处理,但振动台的设计计算比较复杂,采用这种工艺应请有经验的振动时效设计,方能取得较好的时效效果。
.当工件较大,当刚性太强时,可采用定速定时工艺处理。